这么多,都是药品医械,难以相信!
现在的西药简直价比黄金,看到这么多的药品,他以为在梦里。
很多药名都是用英文标记的,不过他都认识。
磺胺药粉,百浪多息,奎宁,阿司匹林等。
哇,甚至还有梦寐以求吗啡针剂;这一大箱至少有1ooo支!
付连章还没看完,就激动得差点晕了过去,药品品种之多,数量之多,颠覆了他的认知。
他知道,上面的每一种药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现在居然是一箱接一箱的,好像不要钱似的。
(1941年,一片磺胺药片要3块大洋,一天三次,就是9块大洋,当时2块大洋可以买到一只羊。或者说一只羊也换不到一粒药片。)
医用绷带,消毒酒精,碘伏,双氧水,医用手术刀,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无影灯……
还有一大箱,一个个透明玻璃小瓶装着的白色粉末,没有任何说明书的。
还有一大箱的“一次性注射器”,连注射器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一次?
天哪,还有便携式x光机!
……
高兴过头了也是麻烦事。
他神情奇怪地来到政委的办公室。
“怎么了,付院长,今天不是让你去接收药品吗?不满意吗?”
“政委,你掐我一下!”
“哎哟,真的疼!真的疼!”
“付院长,你生病了吗?”
“我才没病呢!”
“政委,你告诉我,这些药真的都给我们中央医院?这些药都是从哪里买来的?我们已经有新的购买渠道了吗?”
政委明白付连章现在的心情,当他看到刘钧送来的这一大堆物资,心里也恍惚过。
“付院长,这些药品来源,一言难尽,但肯定都是给你们中央医院的,你放心用就是!”
付连章高兴地想走,但马上回来。
“对了,你能联系买药的人吗?有些药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如何用?“
“付院长,那些药品你们必须全部做好记录,登记入库!过几天会有一位女医生过来,你可以请教她!”
付连章这才欢天喜地地离开Z主任的办公室。
“这个付连章,还像个小孩子!”
政委也很久没见过付院长如此高兴。
“刘钧送有药真的有那么多吗?”
政委自言自语。
按照上级的安排,李玉梅到中央医院报到。
付连章听政委说新来的医生来向他报到,他早早就等在大门口。
李玉梅走了过来。
“付院长,是你吗?”李玉梅在红军长征前在红军医院做过护士,自然认识付院长。
“哎呀,你是玉梅呀,你不是留在苏区吗?怎么到这里了?”
“付院长,我前几天从江西过来,Z主任让我来找你报到。”
“你就是政委说的新来的医生?”
“是呀,这是我的介绍信!”李玉梅把介绍信递给付连章。
“你原来是护士……”言下之意,护士和医生是两码事!
“付院长,我在游击队的卫生队学过战场救护,现在可以做一些小手术,还能治病!”
付院长心想,真是胡闹,当一名医生哪有那么容易的?没有几年的专业学习,哪能成为医生?
改革开放后,南方某地一个镇一级小社区医院,它的断肢再造水平居然在全国是一流的,当时也有很多人不明白,这里的医生都是普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但是在这里,却有很多练习的机会。
主要是当时“三来一补”企业比较多,工厂的设备大多是欧美国家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机器几乎没有安全设施。所以,工厂里经常出现操作失误而生断肢断肢的安全事故,有时一天都有好几宗,断肢再造的病例比任何医院都多,所以,这里的专科医生个个都练就了一手断肢再造的技术。
李玉梅虽然是护士,但游击队里经常战斗,不可避免地出现伤员,长期下来,她的战场救护水平也不断提高。
“什么,这一年多时间,你亲自抢救的伤员有2oo多人?”
李玉梅点了点头。
付院长有点相信李玉梅的话,游击队面对的战斗比较多,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下,李玉梅这样的护士“赶着鸭子上架,”操刀上手术台的也是有可能的,经常参与抢救伤员就是很好的练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