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李业的到来,对于此时逃到了兴元的中枢,可谓雪中送炭。
地方藩镇中,大部分都陷入摇摆不定,甚至如淮南高骈,这种在朝廷内外都举足轻重的宿将,也选择观望,甚至承认了李煴的建贞政权,让宰相杜让能、枢密使杨复恭等人,都陷入恐慌。
而李业的出现,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摆明支持李儇,并斥责长安伪政权的藩镇。
此时兴元府周边,还听调令的唐军,就只剩下宋文通、杨晟的神策军残部,拢共不到三千。
还有蜀中忠武都王建的一千人马
再往南,如陈敬瑄、高仁厚之类,虽然不少,却难以调动。
按理说,李业也不过带来了三千骑兵而已
但对于此时的兴元朝廷而言,重要的不是李业的兵马,而是他这个人。
因为此间虽然有几个宰相,还有些从长安逃出,跟上圣驾的大臣,确实没有一个能统帅大军的名将坐镇,唯一有点资格的,也就是神策军指挥使宋文通。
而李业,其他不说,打仗的本事,却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渭水斩黄揆,灞上斩黄邺,入长安,追击黄巢,破吐蕃、复河陇
当此之时,以军功而论,能盖过李业一头的,也只有灭国之功的高骈(唐朝灭亡前二十年都还能先把安南给灭了,也是武德充沛)。
有这样的天下名将坐镇,至少安全问题,大家都能得以放宽心。
打仗这种事情,还得交给专业人士
李儇当即就再次委托,把兴元军务,交予李业处置
这回就真不是客套,而是想让李业帮忙了。
李业这下也不推辞,他南下所求,按照敬翔事先安排,关键并不在于真要“挟天子以诸侯”,而是在于名望地位。
他想要提高自己,和其他诸侯之间的特殊性,简而言之就是强调自己的宗室身份,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霸主”。
从而让日后某些“特殊情况”中,皇室有难,天下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李业。
很快,第二日,李业便受命,为诸道行营都统制,节制诸藩镇兵马,以讨篡逆,这是当年郑畋和王铎的职务,李业受命之后,不免有些唏嘘。
当然,说是节制诸藩镇,可这时候有几个藩镇能让他节制啊?
绝大多数藩镇都还在骑墙观望
不过李业依旧信心满满,只要李克用、王重荣按兵不动,其余人等,其实不足为惧。
数日间,李业先是带着三千铁骑,入了兴元城,然后立马就以都统制之身,令兴元周边兵马集结校阅。
宋文通、杨晟、王建三将俱皆抵达,合计不到四千人马
说起来宋文通当年凤翔之战,还比李业高好几级呢,现在却反而成了下属,只能说造化弄人。
不过既然是让李业出山,替朝廷收拾局面,擦屁股,当然不可能没有条件。他又不是雷锋,这个诸道行营都统看似权力极大,但属于临时职务,战后是要免除的,相当于xx行动总指挥。
封赏之事可以后面再提,但李业有两个条件,却必须要朝廷认同
其一,蜀中、江陵、岭南贡赋,此战之间,除了供给行宫的外,其余都归李业调配。
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打仗就得花钱,就得把军士们喂饱,否则就算韩信再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业的要求不算过分,因为此时,由于蜀中部分军阀反对田令孜,不愿供给行宫,还有东西两川叛乱,其实行宫能收到的财帛本来也就没多少。
其二,更是简单,处理田令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