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再造大唐李 > 第74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下(第1页)

第74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下(第1页)

朵思麻并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族群的名字

而是对吐蕃,在河湟一带分布区域的统称。

九世纪中叶后,吐蕃陷入内乱,原本世袭的吐蕃赞普,分裂成了数个互不相让的政权,分别形成了盘踞拉萨的拉萨王系,盘踞西藏西部的阿里系,还有亚泽王、雅隆王等。

而其中一支,迁移到河陇的吐蕃本部,称为青唐部,属于雅隆系所辖。

只是他们比起其他吐蕃本部稍显特殊,因为河湟吐蕃,事实上是一个民族大杂烩。

昔日大量吐蕃奴部,尤其是以河西汉人为主,胡化为部落民,称为“嗢末”成为了其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混杂,使整个河湟地区陷入无主状态,山头林立,各方势力不相上下。

不过此时吐蕃虽倒,但雅隆王系,还是很有威望的。

吐蕃末代赞普之孙,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在吐蕃东部(四川、青海这一边)重整旗鼓。

李业一开始光复会州时,还没有反应

但等兰州也相继被攻下,河湟地区的各蕃部惶恐之下,自然是向雅隆王寻求庇护。

于是乎,赤穹便让自己的次子,赤德率领一万本部精锐,外加五千嗢末部族,作为压阵之兵,约束河湟蕃部迎战,驱逐唐军。

赤德是雅隆王赤穹几个子嗣中,能力最出众的一个,年方三十,正值青壮,当即领命。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吐蕃已经分裂衰亡不假,但作为立国三百五十年,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和大唐互殴了近两百年的存在。

全盛之时,有千万之民,五十万兵甲。

它的残余影响力,一直到宋元都还有影子。

雅隆王是不会轻易放弃河湟、河陇之地的。

因为随着气候渐冷,河湟谷地,是吐蕃高原地带,周边为数不多,适宜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

这里直到宋代,都还是西夏和北宋之间互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宋哲宗时“河湟开边”,便是指此处。

同样的,李业当然也不会放过。

陇右道旧地看着大,但真正能作为钱粮腹地经营的地方不多

在李业眼里,大概就是灵州、银夏一带;秦州、渭州的天水地区;凉州、河西走廊一带;归义军的沙州、甘、肃一带。

还有更遥远的安西都护府旧地

除此之外,便是眼前的河湟了。

所谓河湟,就是当年被大唐灭掉的吐谷浑旧地,这里不仅适宜耕牧,而且战略位置紧要,可以直接俯瞰蜀中,后世所言“茶马古道”,这里是必经之路。

届时,只要蜀中生乱,自己就可以借机直接南下。

故而,李业得到情报后,立马召集随军的将领和幕僚们商议。

度支司判官李振就明确表态

“无论如何,河湟绝不可弃!若无河湟,我军西征,便是徒劳。”

李业颔认同,直接定下了这一点

但既然必战,又该如何应敌呢?

所有人把目光看向袁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得知道对方实力大体如何吧?

虽说侍从右司的职务,并未对外公布,但对于效节军文武高层而言,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袁袭也不避让,向李业拱手行礼后,对众人沉声道

“雅隆王一系,本为吐蕃东翼旧部,又兼吞并岷山以西的吐蕃杂部,户口估计不下数十万。”

“其间有兵三万,此番领军者,为雅隆王赤穹次子,到底有多少人马不好估计,但恐怕不下万人。”

“且关键在于,吐蕃本部绝非河陇杂部可比,甲胄、器械、训练都尤甚之,从以往来看,不比内地寻常藩镇稍差。”

“蕃贼便以此精锐压阵,聚拢河湟其他蕃部,为其前驱,这些杂蕃,共有十数部,兵力不下两万。”

这话并非夸张

此时的吐蕃,可不是什么叫花子部队,恰恰相反,作为能和横扫东亚的唐军较量两百年,互有胜负的强大力量。大唐哪怕走到末年,军队依旧强悍,吐蕃同样如此,事实上吐蕃本部分裂后,其中一部分迁移至尼泊尔,照样能把天竺人和中亚部落吊起来揍。

先,河曲本来就是战马产地,吐蕃控制这里上百年,并不缺乏战马资源,骑兵数量不少。

而吐蕃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并不逊色于唐军太多,且他们又适应青甘地区的高原气候,熟悉地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