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说李景隆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把自己包装的很好,连朱元璋都骗过去了吧?
这不现实对不对。
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李景隆,即便他不强,至少也该是个中人之姿吧。
李景隆是孙子,可不是老朱亲孙子,再说即便亲孙子也不可能如此宠爱,这手下管辖的可不是几千几万兵马,而是全国五分之一,数以十万计的兵马。
若是内有叛乱或外有北元入侵,如此位置给一个草包,老朱图什么?
图他帅?
图他老?
图他有社保?
啊,呸。
口误,是图大明国祚太长了,准备自灭王朝致敬秦始皇?】
————
大秦咸阳
嬴政只想收回刚才的话,这后辈还是那个讨厌的模样。
“蒙恬,刘邦还没到吗?”
“朕的双手已经饥渴难耐了。”
“派人顺着路线一路找过去。”
“找到了派人好好护送,快马加鞭赶到咸阳。”
“喏”
蒙恬只觉得这刘邦算是完蛋了,也不知道他抗不抗揍……
不过陛下低头在思索什么?
思索怎么收拾刘邦吗?
嬴政倒是没有蒙恬想的如此狭隘,只是在思考佃户、乞丐居然能当皇帝?
是真的有天命加身吗?
还有这和尚是个什么玩意儿?
————
【而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李景隆接到新皇登基的第一个考验任务,去捉拿周王朱橚。
《明史·周王橚传》记载:
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
而关于靖难之前李景隆的故事就到此为止,剩下的等讲朱棣靖难再继续讲。】
【而李景隆被称为草包除了因为靖难一败再败,来自朱棣亲口评价也是原因之一。
给大家截取两段,有兴趣的可以搜全文来看。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争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上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愎而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然众岂可恃?】
【这个实录里面前九卷是朱棣在位时候就编写好的,后续几卷的一直从大胖到小朱时候才修好。
前九卷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奉天靖难记》。】
【所以大家懂了吧,朱棣要么是真的觉得自己太强了,和他一比李景隆就是个草包。
这个当然是实话,货比货得死,人比人得扔,和朱棣一比,李景隆确实很差。
要么朱棣就真的觉得贬低敌人就能抬高自己。】
【而个人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再次重申,仅代表个人意见。
毕竟朱棣在史书上写他爹三次欲立他为太子,丑化朱允炆,多次贬低各位兄弟包括哥哥朱标。
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不贬低各位兄弟,怎么显得自己是父皇独爱,正统继位。】
……
大明奉天殿
朱标带头摁住朱棣双手,朱橚等人紧随其后。
朱橚更是阴恻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