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历史直播开局盘点女性政治家 > 第45章 那些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四(第1页)

第45章 那些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四(第1页)

【还有李白,李白是谁?那是诗仙啊!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李白的名头那都是响当当的,荣获无数小迷弟,就连当时的皇帝都请他去作诗啊!皇帝都仰慕于他了,他想要个官还会难吗?】

天幕适时的放出一些李白的诗篇,不少帝王看了都赞一声,好诗!

【安安在这里浅谈一下李白,李白有才有华,却是终身不得志,他渴望治国平天下,想做管仲、诸葛亮般的人物,匡扶朝政、安邦治国,可是又屡屡碰壁,他做过最大的官也就是翰林罢了,然归根究底还是在其才华上,李白太有才了,有才到当时的皇帝都仰慕于他,当他以为被皇帝亲自召见,平步青云指日可待,理想马上就要实现的时候,现实给了他一泼冷水,当时的皇帝并不需要治世能臣啊,他欣赏李白的才华,他只希望李白能时时的陪在他身边,只是想让他做个宫廷诗人,为他写诗作赋。】

【所以李白能做官,能做皇帝的宠臣,可他的抱负确实实现不了,当然他的不得志也源于他的性格,李白太狂了,狂到让皇帝的宠妃磨墨,让皇帝身边的太监脱靴,戏谑天子如同僚,这样的狂士,皇帝会喜欢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性格,又如何能在官场存活呢?他最终的结局还是归还山林,仗剑远游。】

彼时还年轻的李白紧皱着眉头,他满怀抱负,可是还没等他施展,天幕就把他透了个底朝天,然后告诉他:你别瞎忙活了,你的抱负实现不了,你的一生都将与仕途无缘。

这让他如何好受?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刚刚写下这句诗的杜甫一声叹息:太白兄啊!小弟很是怀念你啊!

…。

各朝各代的帝王对于李白的才华无不认可,可对于他的失志却有种不好说的感觉,毕竟有才华并不代表有政治才能啊!

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默默的在思考这是他的哪代子孙在位?竟然让自己的宠妃自己的太监给诗人磨墨脱靴?帝王面子何存?

李世民是欣赏李白的才华,但是并不代表认可他的狂啊!古有礼贤下士,那是真的想求得治世能臣啊,可李白这只是几诗啊,作为一个帝王何至于此?

敏锐的嗅觉让李世民隐隐觉得这帝王似乎有那么一点荒唐?

【关于李白,安安就说到这,我们继续说回科举制,这样随意的科举,虽然为国家带来了不少人才,可隐患也随之而来,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亦不在少数。】

【若说唐代的科举是比较随意的,那么宋代便在其随意之上进行了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改动便是弥封、誊录。】

【什么叫做弥封呢?就是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说白了就是糊名。】

【说到糊名,让安安想到一则挺有趣的故事:据说啊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考卷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他的弟子曾巩所写,为避嫌,欧阳修将其排在了第二位,而曾巩则阴差阳错的得了第一。】

【老祖宗们,是不是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乌龙有点搞笑啊!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会为苏轼愤愤不平呢?】

【其实啊事情是这样的,那是生在嘉佑二年的一场考试,那一场考试被誉为“千古第一榜”,史学界将其称为龙虎榜,原因无他,只因为那一届考试群英荟萃,涌现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可以说名臣将相数不胜数,汇聚了南北两宋近三百年国祚中的一半精英,不得不可谓是人才济济。】

【而传说中欧阳修误认苏轼的试卷便是来源于第二场考试,题目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熟悉苏轼与曾巩的老祖宗们必然知道他们写文的风格那是截然不同啊!而作为曾巩老师的欧阳修又怎会不知自个学生的作风,如此之下,竟会误认?这可能吗?】

仁宗朝及之后的文人默默的点了点头,苏东坡的文章恣意纵情,狂放不羁,颇有战国纵横家之风,而曾巩之文古雅、平正、冲和,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务求毫无破绽,两者之文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更何况欧阳修乃是曾巩之师,且他又不瞎,又怎会辨别不出来呢?

【其实啊,当时先现苏轼之文的是梅尧臣,他是副主考,对苏轼文中的典故颇感疑惑,于是就去问了欧阳修,欧阳修亦表示不知,故而才将苏轼的第一降为第二。】

【当时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后,就此句,欧阳修和梅尧臣还特地询问过苏轼,而苏轼竟说那是取“想当然”之意。】

北宋,欧阳修回想起那日,亦不得不感叹:苏东坡真乃奇才也!

【什么是“想当然”,那不是胡编乱造么!可苏轼就是那么有才,有才到令当时的文坛大佬欧阳修都信以为真,当然想必他也没有想到有人竟会在科举考试中瞎编,可苏轼就是那么奇葩,不只是这么一处,他的很多处都是胡编乱造,找不到出处的。】

【到这,安安就要说了,苏大佬啊您有才是不假,可那是在考试啊!以您这种胡编乱造的风格,又怎么会有好名次呢?】

北宋年间,苏轼摸了摸鼻子,怪他咯!可他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觉文思泉涌,想到什么就写上去了啊!

【也就是当时批卷的是欧阳修,他当时致力于推广古文运动,更是欣赏其纵横捭阖,磅礴大气的文章,方没有过多深究,甚至破格提拔,否则别说是名次了,怕是进都进不了啊!】

【据相关文献记载,苏轼当时除了“论”这科外,其他几科的成绩大都不太好,虽然没有落榜,但排名也是很靠后的,至于曾巩当时的成绩也并不高,那一榜的状元其实是一个来自于福建的考生章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