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老子》,也喜《乐记》。
此书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所着,距今时间不短。
此书虽然是儒家经典,但他可不是汉武帝之后霸处百家,独尊儒术的那种儒。
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是比后世要开明多了。
其中有几句话,倒是令她感悟颇深。
她翻来倒去在纸上来来回回的写这几句话。
分别是: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这几句话它很好的阐述了人与社会和音乐之间碰撞产生的火花。
对人可以是娱乐欣赏,放松,可以是艺术,可以是个人表达。也可以是礼乐制度的好控制手。
它是可以是"审乐以知政",也可以用在"先王立乐之方"和"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之上。
作为"审乐以知政"时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靠着它约束人,靠着它时时提醒人。
"先王立乐之方"中,还有"乐者,天地之和也。"的哲学主张,你在其中瞧见了什么,它是把音乐的谐和看作是宇宙万物谐和规律的体现。它在说那一切都是对。这次是因为对,所以你要听我的。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对音乐在国家上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什么意思?是给你看已经架好的架子,你瞧,它是不可或缺的。有它在就能支撑住一切。
而后,它还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告诉你必须接受政治、伦理道德,这是必须的,不由你人类一直所选择。
这就是一套完整的洗脑攻略!这么说不正确,准确来说是一套完整的控制人思想的套路。
千百年来每位执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控制人的思想。
就是这样先画一个蓝图,然后把你放进去。当你在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开始有些迷茫又给你洗脑那一定是对的,你必须按这一切做。待到你已经开始接受时,不停的向你强调,只有这条路是对的,从此后就开始了必须性。
或许等多少年后开始觉醒,可此时,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就像现在的那些男尊女卑的糟粕思想。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要更努力的打破枷锁,更努力,更加大力气将人类从其中解救出来。
这就是统治者的思维与平民百姓反抗的思维。
她既然想要为帝,就应该好好学习为君之道。
待到天黑,她去周生辰那里用了晚膳才各回各房梳洗休息。
要问她为什么现在还和周生辰一起用餐。
呵呵,习惯了!
而且周生辰本人都习惯了。
甚至厨师做的饭也是按照她的口味做的,反正,周生辰也不反对,他好似什么都不挑。
也是,他挑什么?他哪有资格挑啊!这服里穷的叮当响,都快把府里的家具卖了,凑军饷了。
夸张,她虽然有一点点夸张,但军队或者是王爷的确不如世家有钱。
金邀月觉得这次泡帅哥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她是不是得补贴一二。
就这么说吧,每年回来,她得写点什么诗集卖出去。
写就写吧,反正也是在她的山月室卖。
但是,重点来了!你不要看这个时代很早,连隋唐都还没出现,但她每次必须挑挑拣拣。
先,得符合她的状态,总不能太年轻新的就写高堂明镜悲白,这实在是不对哄了。
还有就是,得符合这个时代特点,尤其是一些地名儿。
别看往后有那么多的词曲诗人作家,可真正能用的并不算多。
这时候还没有宋词出现,要知道一项全新的东西出现时一定是之前存在的展到了一定的时候,说白了就是差不多的,就跟那个牙膏快用完了才买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