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双儿嫂嫂。”
姜南退出火灶里的柴块,剩下火星熬煮,她才出来。
孙柳一脸神秘地拉着人去到堂屋。
周氏当然没有拒绝,跟着一起去,几人刚坐下。
孙柳就拿出钱袋子,拿出一串串好的铜板,瞧着不算多,约莫二三十文。
只听孙柳道:“这是二十五文,是今日出摊的银钱。”
“这么多?”
“孙姐姐,你们今日也去出摊了!?”
周氏很震惊,这不是才学,立马就能出师了吗?
孙柳点点头,又继续说道:“还是小南有办法,她让我们先用豆浆馍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摆起来。”
“豆浆馍馍比香河肉饼好做,小南昨日走后,我又做了些,做出来,虽是形状不太好看,但味道却是不差。”
“还有豆浆,我和老头子早起准备好,又带着去邻县,推着板车,倒也方便。”
“正好家里有个瓦炉子,也是好运,第一次去,没交市金,我还怕被人赶呢,哪知道那位置没人,倒是便宜我家了。”
姜南和周氏都没有说话,就听孙柳一脸喜色地说着她刚到县上,把瓦炉子,小铁锅,不算大的蒸屉,木柴拿下来的时候,旁边摊贩一脸惊讶地看着他们,不知道说什么。
“哎呀,你是不知道,我把东西摆好,开始上火蒸的时候,他们更惊讶。”
孙柳和沈贵到镇上,心中其实是害怕不安的,但人都已经到这一步了,退缩已然没有用。
孙柳也不是那半途而废的人,她招呼着沈贵架起火,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蒸馍馍。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刚开始蒸好,两人都不好意思喊,但街道上卖包子的摊子,吆喝声一声盖过一声。
孙柳似乎也被激起斗志。
开始吆喝,慢慢迎来第一个食客。
买了豆浆馍馍,三文钱两个,比皮厚肉少的包子多一个,很多人都被这份量吸引。
第一个买好,就退到摊子一旁,撕掉桑叶,直接开吃,想来也是因为第一个食客的原因。
那人刚吃一嘴,就惊讶出声,他只以为这跟他平时吃的馍馍差不多,可咬一口才惊觉,这是软的,而且还有点甜。
这几声喊的,立马吸引来不少客人。
后头来的只买到豆浆,脸上都挂着笑,就这干馍馍,也是不错的。
孙柳说完,姜南想到自己第一次出摊的时候,其实哪有这么简单,无人问津的时候,心中也是害怕的。
几人寒暄好一会儿,姜南还告诉孙柳,明日不用增加量,慢慢来。
孙柳当然相信姜南。
人走之后,姜南把熬好的油盛起来,第二天用。
时辰尚早,她把鱼肉处理出来,开始做鱼丸,又让周氏揉面。
一家人都以为今天要吃鱼丸面,但姜南炸好鱼丸之后,开始剁肉馅。
姜南感受着越来越热的天气,她就想到一句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1]
伏日容易食欲不振,人也会比常日清瘦些,俗谓苦夏,这饺子正好是开胃解馋的食物。[2]
姜南剁好肉馅,调料,发好的面团,开始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