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梦熙好听吗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行李收拾的差不多了,臱儿就缠着母亲出门去玩。大哥王雱快十四岁了,早年也来过京城,已经有了自己的好友圈子,越来越不愿和母亲弟妹们腻在一起,母亲吴琼就带着三个小孩子出去。

长女王旉已经颇有长姐气度,见路上人多,紧紧牵着臱儿的手。臱儿一个心里年龄二十好几的青年哪里用一个刚过十岁的小女孩领着,可王臱也终是没狠下心来甩开那只紧握着自己的柔软却又有力的纤纤小手。

汴京城果真是名不虚传,“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王家的饭食总是相对简单的,荤菜不算多,更没什么奇珍异果,都是常见饭食。这倒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多差,而是父母亲对这都不在意,吃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不饿肚子就是好的。

但这并不影响吴琼宠着孩子们,王臱拽着姐姐到处跑,母亲拉着王旁在一两步之外跟着。臱儿看街上有山楂蜜饯卖,与现代的糖葫芦很像,红彤彤的蘸着一层糖衣,望一眼就唇齿生津。臱儿就央着母亲要买。

母亲打趣道,“臱儿这么爱吃这猴楂,怕不是个泼猴儿转世吧。”

话虽如此说,母亲还是一口气买了不少,不止给爹爹和大哥带了,连随行的小厮丫鬟也有的吃。

在臱儿肆无忌惮没心没肺的享受童年时,息交绝游几日的父亲王安石,完成了一份近万字的奏疏。王安石将自己从少时跟随父亲王益之所见到自己十数年基层的一次次改革尝试归纳提炼,以人才问题为主线,针砭时弊,其矫世变俗之志也在这封奏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史称其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梁启超先生将其评价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

王安石在进禁中述职时将奏疏递了上去。

给皇帝的奏疏对字迹工整要求很高,为了完成奏疏,家中书房里留了不少底稿。妻儿们也在好奇爹爹这些日子在捣鼓些什么,就在长子雱儿的带领下齐齐凑到书桌前翻阅父亲的手稿。

王安石自己悠哉悠哉的坐在小塌上喝茶,是不是还抬头看一眼正在一遍看手稿一遍看着孩子们别把书桌翻的太乱的妻子吴琼,一副我写的是不是很不错,快夸夸我的神色。

奏疏内容套路还是一贯的套路,先自谦,再感恩陛下,再狂吹彩虹屁,之后就可以指出问题了:“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先给出一个总结性答案,“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再请出社会公认的极具影响力的孟子大佬为自己站台,“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后面引出,我们现在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不能是因为陛下了,陛下这么“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是因为“方今天下之才不足”。

没有人才怎么办呢,“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那当然是培养人才啊!举个商朝周朝的例子,自古,人才都是要靠君主培养的!

培养人才自然要重视教育,但不仅仅是教育,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后面分别阐述观点,举例论证,再慨然总结一下。

“教之”方面,设置法学、武学等,培养多方面人才,废除私学,效仿“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还要重视师资质量,“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老师一定要是德才兼备的。

“养之”方面,“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然生计所迫容易使人黑化,道德为约束,法律来制裁。

“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取之”方面,不能只是“强记博诵而略通于文辞”,还要“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要派些事情测试一下。当然啊,天下这么大,陛下这么忙,肯定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陛下选大官,再让大官去考察小官,就可以了呢。

“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很多因为父兄荫封的官,人多、费钱、无才、无能,陛下是贤君不是昏君的呢,该怎么做您肯定知道的哈。

“任之”方面,“以文学进者,且使之治财。已使之治财矣,又转而使之典狱。已使之典狱矣,又转而使之治礼。”,一是隔行如隔山大家各有所长,二是不要变动太频繁好吧。(我刚到常州、江宁屁股还没坐热就换,我说了我不懂财务还非要我进京理财,哼。)要在一个适合岗位一项擅长的行当里面待久了才能足够了解,有所作为。还有记得官员要考核的哦,要不林子大了总会有“未有能治者”的呢。

聪明的陛下啊,请您好好想想我说的这些,这是天下人的幸运呢!

人愿

臱儿小小一只,几乎是整个人趴在书桌上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很快看完了,觉得父亲这个文章结构写的真不错,看下来一气呵成,有酣畅淋漓之感。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些做法并不觉得很新鲜,而且王臱知道,寥寥数万字做起来却是极难的,别说是父亲当下,好多问题后世上百年也未曾解决,心下一面认同父亲的深刻,一面却又着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淡然与平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