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证的事不用姜棉出手,自有热心人主动帮忙把一切办得妥妥当当的。
自行车的事情还能狡辩一下,毕竟亲戚之间借个车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也没有外人看到他们偷自行车,要是他们一口咬定是借的,也不太好办。但手表就不同了,手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他们的口袋里被翻出来的。而且这两块手表代表的意义不一样,不可能是被送出去的。
姜棉轻轻抚摸着那两块交到自己手中情侣表,看也没看那一家三口一眼,低垂着眼睑,继续翻找原身的记忆,准备再加一把火,既然炸了,就要炸透了。
“他们还拿了我的钱,一共286块,用一块白底蓝花的手帕包着。那手帕是我外婆以前帮我做的,右下角刺了一个小小的‘棉’字。不过偷了东西的人都心虚,可能手帕被扔了也说不定。”
其实姜棉猜测他们不太可能把那手帕扔掉,毕竟那手帕是新的,料子还很不错,做工又好。
原身外婆出品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不好的。不管是自用还是送人都挺不错的。
以那一家三口贪小便宜又爱财的品性,这么好看的东西不可能扔了。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把这点提了出来。
娘仨众目睽睽之下再一次被翻口袋,包着钱的手帕是在儿子的身上翻到的。手帕里只有186块,但又在他的另一个口袋里搜出了100块。
手帕的颜色没错,刺字一样,钱的总数也对上了。没人去怀疑姜棉说谎,只怕会怀疑小偷狡猾,偷到手后把钱分开装了。这一切都在说明,偷窃盗之事铁证如山。
“哥,你怎么这样?你不是说只有186块吗?连我和娘你都骗!”看到那两沓钞票,旁人还没说什么,盗贼的妹妹已经先跳起来了。
“她说谎,那手帕里面明明只有186块。另100块是我的。”
“哥,你什么时候会存钱了?我怎么不知道?”
猪队友啊,真是猪队友,枉费原主还花心思想出那么多招准备对付他们。其实根本不用别人出手,迟早有一天他们都能自己把自己人给坑死。
“我的事干嘛要跟你说?我怎么就不能存钱了?”
“从小到大,到了你手里的钱,从来不会超过三两天就会全花光。你能存下钱?我看就是你背着我和娘偷偷藏起了那100块!”
“我没有。那手帕里包着的只有186块,你和娘都数过的!”
“我看就是你给我们数之前藏起来的,本来已经说好了的,自行车归娘,手表你和我各一个,钱给86块给娘,剩下100块你我各一半。你偷偷昧下100块,你就有150块了。你看上了方蓉那个小妖精了是不是,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她不是个好货,你还想着买那块手表去讨好她!你都偷偷去百货大楼看了三遍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
“你别胡说八道,那100块是我的,跟你没关系,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那你说你怎么会有100块钱?”
“我前两天从姜棉家里拿的!”
“你们两个傻蛋都给我闭嘴!”
兄妹倆相互插了半天刀,作为老娘的终于出声了。
刚才不是她不想出声,而是不能。看热闹的,从来都不嫌事儿大,而且现在看的还是同一个窝里的狗咬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的手帕是万能的,包得了钱,堵得了嘴。
神助攻啊,真是神助攻。
姜棉默默在心里为两兄妹点个赞。准备继续再加一把火。
“原来前两天那100块也是你偷的。我原来还以为是我记错了,所以我昨天把家里的钱的号码全都记下来了,不信你可以对一下,这286块是我昨天晚上整理的时候一起放手帕里包着的。”姜棉敢继续出声坑他,是因为看到了那100块上面的第一张十块钱纸币上面的序列号。那是原主特意记下来的,为的就是眼前的可能。
在有力的证据之下,偷盗、抢劫、伤人,每项罪名都逃不掉。
一切终于都尘埃落定。
这么多人都听到他们亲口承认偷盗的事,这一家三口应该再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把钱和手表都拿回来放收好,姜棉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事情还没完。那母子三人肯定要扭送去派出所,到时肯定要被警察问话,这事得好好想想,警察可不好糊弄。
姜棉一边按着脑袋一边脑子飞转。还有,自己头上的包也要去医院处理一下。
“阿棉,你的头还疼不?还是去医院看一下吧?”周悦安看到姜棉时不时地按头,还皱眉,猜想她的身体可能还是不舒服。
“嗯,要去。”
“那先把自行车推回去锁好吧!”
之前已经有人把自行车扶了起来撑好。姜棉看到周悦安把车推了过来,便低头去翻口袋找院门的钥匙。
“马车来啦!”
“小偷在哪?”
马车和警察前后脚到了。
姜棉心里有点庆幸,幸好钱和手表都已经回到了自己手里,否则谁知道这些东西会不会当成证物被扣留呢?不怪她小人之心,上一世,她确实曾经这样被坑过。她一个异世的灵魂,初来乍到,还是小心一点好。
赶马车的是一位50来岁的大爷,看着挤挤囔囔的一大群人,不知道是谁要的车。但看那架势,应该是有热闹看,大爷倒也不急,叫了一嗓子,便只站在人群外围等着,顺便看看热闹。
警察倒来了两个,都是30多岁的男同志。但嫌疑人有三个,而且姜棉的头还痛着呢,不可能去了派出所再去医院,万一真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小命说不定就凉凉了。
最后协定,一个警察带三个嫌疑人和作为证人的群众回派出所,这年头的群众几乎都是热心市民,有他们一起走,一个警察就能把三个嫌疑人全部带走。
另外一个则跟姜棉和周悦安一起去医院,等做完检查再去做笔录。
赶车的大爷对这个城市的路线无疑很熟悉,直接把姜棉拉到了目的地。
70年代的医院没法拿来和姜棉熟悉的21世纪的作比较,毕竟这个年代的很多人都是小病几乎都是捱一捱就过去了,没有大病不会上医院。
如果姜棉不是被撞晕了,头上还顶着个渗血的大包,也不会被建议来就医。
姜棉看着面前的三层楼房,外墙灰扑扑的,在外面也没看到什么人影走动,安静的不像是医院,从那个不算大的门口望进去,没看到前台,更没看到护士小姐姐。
姜棉的脚一时不知向哪里迈好。
幸好这时候人民警察靠得住,不但帮忙找到了医生,检查完了之后还准备垫付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