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汉朝四百余年介绍 > 第柒部 大结局 第16章 季汉 最后的光芒(第2页)

第柒部 大结局 第16章 季汉 最后的光芒(第2页)

荀悦有志诤言进谏,但所谋汉献帝不用,于是作《申鉴》五篇。所议论通达为政的体要。

书写成之后,上奏献帝。汉献帝看后觉得写得很好。

孙策在江都时,张纮正为母守丧。孙策多次拜谒张纮,向他请教世务,说道:“方今汉祚中道衰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聚部众、谋求私利,没有人能够扶危济乱。孙坚与袁氏共同击破董卓,功业未遂,便为黄祖所害。我孙策虽然暗弱年幼,却也暗怀微志,想从袁扬州(袁术)那里求回先君的旧部,然后去丹阳找舅父(吴景),再收合流散的百姓,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作为朝廷外藩。您以为如何?”

张纮说:“我素来拙劣无才,又大丧在身,实在不能支持您的大略。”

孙策说:“您的高名远播,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取决于您,您何不劳神一言启,以副高山之望?倘若孙策微志得展,血仇得报,那都是您的功劳,也是我心之所望!”

说罢,涕泣横流,而神情不变。

张纮见孙策忠直之志于内心,辞语慷慨,十分感动,于是回答孙策:“当年周朝衰落,齐桓公、晋文公相继兴起,平定内乱,安定了周王室。现在您继承先侯之志,又有骁武之名,如果投奔丹阳,再收兵于吴会,则可以占有荆、扬二州,也能报得家仇。然后占据长江之险,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不亚于齐桓、晋文,岂止做个外藩呢?如今世乱多难,如果您功成事立,我定与同好一同南下帮助您。”

孙策说:“我与您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日我便出,将老母、弱弟托付给您,我不再有后顾之忧了。”

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前往投靠。

孙策表为正议校尉,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四海之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当时,张纮与张昭并为参谋,孙策常令一人居守,一人跟随征伐。

后来,吕布偷袭攻取徐州,趁机担任徐州牧,不想让张纮跟着孙策做事,就追举张纮为茂才,传送文书征召张纮。张纮内心讨厌吕布,认为屈身做吕布的属下是很耻辱的事情。

孙策也十分看重珍惜张纮,想要用他来辅佐自己,便写答记表示自己不让张纮去。说:“海中出产明珠,所存在的地方才当作是宝物。楚国有人才,晋国可以任用。英武伟岸的君子,被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号,孙策令张纮代笔,写信责备袁术,与之断绝。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奉奏章前往许都。

张纮到许都后,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讲述孙策才略绝异,平定三郡如风行草偃,又忠敬款诚,心向王室。

当时,曹操为司空,欲以厚恩取悦远方之人,便以优文褒崇孙策,为他改号加封。

曹操留张纮在朝中,张纮被辟为掾,举高第,又担任侍御史。后来,曹操想让张纮出任九江太守,张纮心恋孙策旧恩,想着回去复命,便以生病为由坚决拒绝。

朝中的少府孔融等人皆与张纮亲近友善。

建安五年(2oo年),孙策去世,曹操听说后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

曹操听取了意见,随即表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曹操想让张纮辅佐孙权,以此让孙权归附自己,于是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孙权刚刚统事时,正当盛年,吴夫人以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她多次以优言答谢张纮,嘱咐张纮辅助孙权。

张紘立即上书答谢,思唯补察。

每当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或是与四方交结的文书,经常由张紘和张昭负责起草。

张紘以破虏将军孙坚击破董卓,有扶持汉室的功劳;讨逆将军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应该写一篇铭记颂扬,昭显二人公义。

张纮写完后呈给孙权,孙权阅读悲痛伤感,说:“您真了解我们一门啊。”

之后,让张纮到会稽东部赴任。有人认为,会稽东部都尉是曹操的任命,张纮志趣可能不止于此,孙权对此并不介意。

当初,琅琊人赵昱担任广陵太守,察张纮为孝廉,后来赵昱被笮融杀害,张纮非常伤愤,但力量不足以讨伐笮融。

赵昱门户绝灭,张纮在东部时,派主簿到琅琊设祭,并寻找赵昱的亲属继承赵昱一枝。

他给琅琊相臧宣写信,臧宣找到与赵昱同宗的一个五岁男孩,让他来继承赵昱香火,孙权得知后表示嘉许。

后来,孙权攻打江夏,因为会稽东部的事少,便调命张纮居守,但仍然遥领会稽东部都尉。

孔融给张纮写信,孙权认为张纮有镇守之劳,想对张纮论功加赏。

张纮深深自谦,不敢接受赏赐,孙权也不夺其志。每次侍宴时,张纮从容不迫,常常微言密指来规劝孙权。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建安十三年(2o8年),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久攻合肥不下,张纮献计:“古时围城,都故意打开一面包围,以疑城内人心。如今我军包围甚密,攻之又急,我实在是怕城中守军戮力同心。而死战之寇本就难以立刻拿下,可趁敌方的救兵未到,稍微放缓进攻,以观其变。”

当时,议者意见不同,恰逢救援合肥的骑兵赶来,数次杀至孙权围下,驰骋挑战。

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如今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

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

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

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后来,张纮建议移都秣陵,对孙权说:“秣陵是当年楚武王所立,取名为金陵。其地势险要,山陵一直连绵到石头山。我曾访问故老,他们说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经过此县,望气者称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因此秦始皇掘断连山,将其改名秣陵。如今处所俱存,地有王气,是天之所命,应该作为都邑。”

孙权认为张纮说得对,但还没做决定。后来刘备东行京口,宿于秣陵,他观察秣陵周遭地形,也劝孙权移都秣陵。孙权听后说道:“智者所见相同。”

最终,孙权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

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张纮在半路上病逝,时年六十岁。

临终前,他给孙权留下了书笺,交给其子张靖代呈,上面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至于他们的治理,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