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于吕不韦在秦国掌控着太多可以影响国家气运的力量。
十六年潜伏下来后突然露面,将军令所展现出的能力已不再是纯粹的惊喜,对嬴政而言甚至带来一丝惊讶,甚至是警示。
然而这种程度无关大局。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战争的时日,表面平静却隐含生机。
看似沉闷,却能让人领悟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段时期内,秦国收敛声势,静观其变。
各国之间神经亦稍许松懈。
但他们却并未察觉,这只是秦国在暗暗恢复因战争损耗的实力。
等吞并三国战利品之期过去,届时,秦国将以凌厉之势踏上统一道路,并无阻者。
一切都是按照将军令的布局推进。
然而,不久后一次朝廷大会上,意外情况出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长公子扶苏猛然难。
他在殿上怒吼,递上了针对三公子将军令的重责议案。
“三公子骄横残暴,视他人生命为草芥。
阴阳家虽曾是秦的好友,屡次协助我国,而将军令对他们的攻击实乃失诚信义,非高尚君子所为。
他身为王室,言行不符其名,战国人议论秦公子残酷,实损我秦国威望,当予惩戒。"
在殿上,将军令列阵于武官之列,
扶持苏则在文臣行列。
当日,将军令身着公子服饰,红色与黑色交织,与冥王铠甲截然不同。
不得不提,将军令显然对这套衣装相当满意,从后世看来,秦国朝服与公子装确实优于其他国家的款式。
扶苏上任即以激烈的言辞控诉将军令,质疑秦国外交失察,如此下去秦国还能有何颜面立足?
在他眼中,这些盟友本应表现出君子风度,岂容刀剑相见?如此行为终将令秦国名誉大受影响。
他作为长公子的职责何在?
这份奏折经过赵高之手转交给嬴政手中,后者未予理会,直接放到桌面上,视线转向将军令。
对于矛盾和竞争,嬴政向来欣赏,
而扶苏此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毫不掩饰地对将军令起攻击,令他略感失望。
扶苏似乎仍未长大。
“将军令,你想说什么?”嬴政询问道。
将军令站起身,微弯腰致礼,“臣,无可说辞。"
他眼神淡定,没有一丝情感波动,仿佛看着一个无稽之谈。
秦国真的是有德的吗?
将军令征讨阴阳家本与扶苏关系无涉,人家尚且不闻,如今经其口说出,简直曲解成另一回事。
将军令不愿跟这样的愚人争执。
假使将来登上君王宝座,只需一句话,这“痴人”或许就会原形毕露。
所谓的腐儒的悲哀与恐怖,让人难以想象,
特别是在此刻,儒家观念下的荒诞愚钝。
"哦,难道你不做些解释?"嬴政意外地问道。
“臣,无可说辞。"将军令目光淡然,毫无起伏的情感让人脊背生寒。
辩驳与否。。。?
五十五回奏
将闾推测,扶苏的行为也许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专注于事情本身。
毕竟扶苏本就遵循君子之道,极其重视名声和修养,秉承儒教真义。
他的思维方式如同被人贬为弱智般,无法按照普通人的逻辑揣测。
"这件任务,寡人指派给你的,扶苏,你对此事有什么要说的吗?"秦始皇微蹙眉头叹道,看向他的眼神充满深深的失落。
他对扶苏的失望程度令人痛心。
仁慈并非罪过,温和同样无过错。
错误只是在于出生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代。
换句话说,在战国烽火不断的大势中,无论他秦统天下还是六室与百家之争仍将继续。
秦始皇确信,若是扶苏主政,必定难以压制住各方势力。
因此至今尚未确立储君便是缘由之一,尽管将闾符合要求,但是其身份与名分还未足够稳固。
现今名望与实力间的差距尚显悬殊,仅凭一次战斗难以断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