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总要怀着希望啊!多试些方子,多补充点营养,多加强点锻炼,他相信自已还是能好起来的,他可是兵王,绝不允许自已活成一个病秧子。
逛完两条街,时间接近正午,宋承谨饿了。
城门不远处有个小食肆,宋承谨要了一碗面,一个馍。
面是肉臊子面,很实惠的一大碗,面很筋道,臊子炒的很香。宋承谨呼噜呼噜呼噜吃完了一大碗。
馍也是很大的一个,长得有点像现代的烧饼,只是没有芝麻。
宋承谨一碗面就填饱了肚子,但是又好奇馍的味道,就掰了一小口放进嘴里,嚼了嚼。
馍的味道有点让人失望,外形像烧饼,但是味道有点偏酸,跟现代的烧饼差远了,口感还有些硬,跟烧饼的酥脆更是不能比。
宋承谨给食肆老板结了账,把掰掉一个月牙儿的馍拿上,对的,不好吃也要拿上,浪费食物是可耻的,尤其是缺衣少食的古代,y一丁点食物都不能浪费。
宋承谨自已不吃,可以送人。你说谁吃别人吃剩的食物,那多了去了,宋承谨出了食肆,把缺了一个月牙儿的馍给了门口的小乞丐,小乞丐立刻乐得见牙不见眼,还一个劲儿的跟宋承谨鞠躬说谢谢。
街逛完了,银子花了不少,该买的也都买了,马车也装的满满当当。宋承谨赶上马车出了南河镇,嘚嘚嘚赶着回靠山村。
一路上行程顺利,半下午的时候宋承谨就回到了靠山村。
宋承谨的房子在村尾,要回家要从村子里穿过去。
所以,路过王老三家的时候,宋承谨就把给王家捎带买的东西留下了。
王家要给他银钱,他只收了买咸盐的一百文,针线布头的钱没有收,只说是店家送的,没花钱。
王婶子不信,只以为宋承谨是不好意思收钱,非追着要给。
宋承谨只好解释清楚,是自已在布店买了布匹和棉花,店家高兴给的搭头,王婶子只好半信半疑的收下了。
既然说到自已买了布匹和棉花的事情,宋承谨就顺便询问了王婶子能不能帮忙做衣服和被褥。
王婶子当然是高高兴兴的应下了,毕竟是得了人家那么一大袋子免费的布头和不少的针线呢。
当看到宋承谨抱出来的十来匹布和几十斤棉花时,王婶子也相信了布头和针线是搭头的说法。
布和棉花买了这么多,店家免费送些布头和针线也亏不了。
宋承谨给王婶子交代好哪几匹布做衣服,哪几匹布做被子,王婶子一一应下。
宋承谨摸出两串钱给王婶子,说是做衣服和被子的工钱,却被王婶子数落了。
王婶子说,她拿他当自家侄子,哪有给自已家侄子帮忙做几件衣服还要收工钱的?
更何况她都厚着脸皮收下了布头和针线,光是那一袋子布头都两百文不止了,再加上针线也得要100多文钱,她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
如果再要宋承谨的工钱,她的老脸就没地方搁了。
宋承谨被王婶子的一番言论说的,工钱钱是给不出去了,只好拿了两包点心,还有一包蜜饯,一包糖块塞给了王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