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小说>夜迢迢牛角弓笔趣阁 > 第79章(第1页)

第79章(第1页)

有时候他们在路上猎到了野兔野鸡之类的,晚餐就能丰富一些。通常这种时候,樊锵他们都会招呼驿馆里的军士们一起吃。

这些军士守着驿馆,不到换岗的时候,是轻易不能离开驿馆的。近处还可以出门走走,但跑出去打猎游玩是不行的。所以寻常吃鲜肉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多。

樊锵在他们面前是长官,比起秦时这些人,又多了一层亲近,给他们安排的房间也都是最好的,被褥家什虽然简朴,也是样样齐备。

如此一来,赶路虽辛苦,秦时却觉得比起入关之前的那段日子,他现在的生活简直就是在享福了。

甚至赶路的时候,秦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从敦煌到金州之间时常有士兵往来,马匪流寇早就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就算有些小打小闹的贼人,看到樊锵等人身着军服,也就早早遁了。毕竟大多数老百姓都还是惜命的,敢跟军队叫板,往严重了说就是谋逆了。

谋逆是最严重的罪责,一旦定罪,祸及九族。

至于妖族,秦时倒是听柳溪说过这一代似乎有一只熊精。但在他的认知里,熊是不会生活在荒原上的,它们更乐意选择有树木河流的丘陵地带。但不管怎么说吧,有熊精画了地盘,他们一路上倒真没遇见过什么不开眼来挑事的小妖。

如此,一路平顺地到达了西宁。

西宁给秦时的第一印象就是水多树多。

距离西宁越近,地形地貌就越是与肃州一带不同。水源充沛,树木也长得极为茂密,远近的山峰都遍布绿植,虽然已经入了秋,远远望去仍然是一片葱绿。

看到这样的景色,秦时忽然就与曾经给这里取名为“青唐城”的吐蕃人感同身受了在穿过了无边无际的荒原之后,看到这样被绿色包围的城池,哪怕是毫无艺术细胞的人,也会不由得感慨自己这是看到了天堂。

其实这一路走来,秦时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隔着一个千年,同样的地方,气候、环境的确是有所不同的。但有不同,也有很多的相同。比如缺水的地方还是一样的荒凉,没有树木青草,没有庄稼地,更没有人烟。

有水源的地方,会形成规模各不相同的绿洲,这些绿洲的面积要比后世大很多,也更为密集。

所以秦时对于此刻的大西北的印象,就是荒原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绿洲。而他印象中后世的西北,荒漠的面积要大得多千年光阴,这片土地的确是在缓慢地朝着荒漠化的方向变化着的。

秦时心里有遗憾,但沧海桑田的感慨其实……也没那么强烈。因为他深知这就是历史必然的脚步,无人可以阻挡。

第99章套话

距离西宁城越近,秦时心里就越是生出一丝微妙的熟悉感。

起初他以为这是因为他见过后世的西宁,但后来就反应过来并不是。因为千年前的西宁城从外观上看去,与后世的西宁城可以说毫无相似之处。就连后世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影子。

于是,这里如今不但还没有成为佛法昌盛之地,相反却受了先帝灭佛的影响,宗教气氛还颇为低迷。但这并不妨碍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贯通东西的战略要地。

这条与河西走廊平行,经青海至新疆、西域的路线也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它起于汉,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最终衰与元。

这个时期,青海道的贸易量并不突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更愿意选择畅行无阻的河西走廊出关。但它占据的地理位置却因为享有“南通蜀汉、东接关陇、西通西域”的美誉,成为历朝历代的兵家重地。

秦时就这样一边感慨西宁悠久的历史,一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东张西望地进了城。

进城之后,秦时就慢慢找到了自己心里那一丝熟悉感的源头他想起了以前看到过的一些晚清时期北京城的老照片。

土墙、土房子、土路、街市上挨挨挤挤的行人、驮运着货物箱笼的骡马骆驼……就是那个味儿。

除了人物穿着打扮有所不同,氛围几乎是一样的。

或者相似的也不是什么氛围,而是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

西宁城的繁华热闹远远出了秦时的预想。

街道不够宽阔,也只是寻常土路,热闹的程度却并不比后世的集市差多少。走在街上的行人不仅有身着大唐服饰的男女,也有深目隆鼻的西域商人。

街道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多以酒肆茶楼居多,还有衣裙艳丽的胡姬当垆压酒,抄着流利的汉话吆喝生意,生生便是一副“风吹柳花满店香,胡姬压酒劝客尝”的古时生活画卷。

沿着进城的街道直走就是官府设立的驿馆。樊锵等人有军务在身,在人多眼杂的西宁城里,自然还是住驿馆放心。

比起对面街上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客栈,驿馆的门脸就显得过分朴素,以至于有些不起眼。再加上门外还有士兵守卫,寻常百姓闲来无事更是不会跑到这里来看热闹,因此门前要冷清许多。

樊锵早派人先一步过来订好客房,这会儿就直接带着人进去了。这一路走来,他们如何分配客房也都自有一套习惯,不必再细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