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栀离开后,数了数身上的钱和票。
她这算是没本钱的生意,今天一共赚了143。5元,外加十一斤肉票。
这年头,一百多块钱都够买一辆自行车了。
姜栀心头满意,脚步不停的往县图书室去了,她和付东升的联系方式很有限,她也只能到这里来找人,或许可以问问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什么地方。
图书室,只有刘弯子在。
刘弯子现在很敬佩姜栀,一看到她就站起来,热情道:“姜同志来了。”
姜栀颔首:“你好弯子同志,我想问问付编辑有没有给我留什么消息?”
刘弯子笑着道:“付编辑昨天等了你一天,今天早上也来了,不过有事要忙又早早回了,说你要是来了就去出版社寻他,听说是有你儿子的消息了。”
话落,姜栀察觉心脏怦怦狂跳起来。
她从知道原主卖儿换粮的消息后,就无时无刻不想着把孩子们找回来,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连吃饱都是个问题,又怎么找人?
现在好了,她终于离找到孩子更近了一步!
姜栀也没多停留,询问了出版社的方向位置,就匆匆离开了。
刘弯子看着她的背影,挠了挠头。
……
姜栀走得很快,一路不停,约莫二十分钟后来到了出版社。
她顾不得细细打量,进门就问:“请问付编辑在哪儿?麻烦帮我找一下人,就说是姜栀来找他。”
同在出版社工作的人见姜栀满脸急切,也不敢耽搁,赶忙跑去通知付东升了。
姜栀紧张地攥住手,时不时抬头看看。
付东升来的很快,他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激动神色,一看到姜栀,就道:“小姜同志,你可算是来了,你要再不来,我可要去姜家村找你去了。”
姜栀点头,隐含急切道:“付编辑,我听说孩子找到了?”
付东升点头,环顾四周,发现同事们都好奇的看着他们这边,当即沉了脸,挥着手道:“去去去,都没事情做吗?回去干活去!”
说罢,他又对姜栀道:“姜同志,走,跟我去办公室说。”
姜栀按耐住心情,跟着付东升来到一个小格子间办公室。
付东升看看自己的地盘,不好意思道:“地方有点儿简陋,别介意啊,我给你倒水。”
说着,他端起藤编的暖壶给姜栀倒了一搪瓷缸水。
他递过去时说道:“小姜同志,我知道你心急,这事儿的确有点眉目了,不过筛选过来,有三家人都符合你这条件,具体你儿子在哪一家还得你自己来看。”
“你瞧,这就是那几户人家的信息,你看看。”
姜栀点了点头,一接过就忙不迭的看起来。
她一看,就知道付东升没有忽悠她,这份资料信息都是用了心思的。
资料上有三户人家。
第一家,夫妻俩都是肉联厂工人,条件不错,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上肉,只是家里大大小小五个女娃,没传宗接代的,最后实在没办法,才花钱买了一个男娃回来。
第二家,男人是汽车司机,专程给镇上领导开车的。
八十年代,汽车是一种非常洋气的东西,基本上拥有汽车的都是有钱人或是官员,看施莲舟和顾隽就知道,而汽车司机则成了一件既体面又赚钱的工作。
这家人一直都没孩子,也是半年多前买了个孩子回来,不过藏得很严实。
第三家,夫妻俩都是棉织厂车间一线工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足有一百块钱,日子富足,不过家里只有一个女娃娃,听说是嫌孩子单薄,才买了孩子回来。